| 1 总 则 |
| 2 术 语 |
| ╁3 基本规定 |
| ╁4 总体规划与厂址选择 |
╁5 总图运输| 5.1 一般规定 | | 5.2 总平面布置 | | 5.3 交通运输 | | 5.4 竖向设计 | | 5.5 管线综合布置 | | 5.6 绿化设计 |
|
╁6 原 料| 6.1 原料的选择与品质要求 | | 6.2 玻璃化学成分 | | 6.3 工艺设备选型 | | 6.4 工艺流程及布置 |
|
╁7 联合车间| 7.1 一般规定 | | 7.2 熔化系统 | | 7.3 成形系统 | | 7.4 退火系统 | | 7.5 冷端系统 | | 7.6 碎玻璃系统 | | 7.7 成品包装、运输、储存 | | 7.8 联合车间工艺布置 |
|
╁8 燃 料| 8.1 一般规定 | | 8.2 燃 油 | | 8.3 天 然 气 | | 8.4 焦炉煤气 |
|
╁9 建筑与结构| 9.1 一般规定 | | 9.2 生产车间与辅助车间 | | 9.3 辅助用室、生产管理及生活建筑 | | 9.4 建筑构造设计 | | 9.5 主要车间建筑结构布置 | | 9.6 主要车间结构选型 | | 9.7 构 筑 物 |
|
╁10 公用辅助工程| 10.1 给水与排水 | | 10.2 电 气 | | 10.3 供热与供气 | | 10.4 采暖、通风、收尘、空气调节 | | 10.5 其他生产设施 |
|
╁11 生产过程检测和控制| 11.1 自动化水平的确定 | | 11.2 配料称量系统 | | 11.3 熔化系统 | | 11.4 成形系统 | | 11.5 退火系统 | | 11.6 冷端系统 | | 11.7 辅助生产系统 | | 11.8 仪表用电源和气源 | | 11.9 控 制 室 |
|
╁12 环境保护| 12.1 一般规定 | | 12.2 大气污染防治 | | 12.3 废水污染防治 | | 12.4 噪声及振动防治 | | 12.5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| | 12.6 环境监测 |
|
╁13 节 能| 13.1 一般规定 | | 13.2 总图与建筑节能 | | 13.3 工艺及设备节能 | | 13.4 电气及自动化控制节能 | | 13.5 辅助设施节能 |
|
╁14 职业安全卫生| 14.1 一般规定 | | 14.2 防火与防爆 | | 14.3 防电与防雷 | | 14.4 防机械、玻璃伤害 | | 14.5 防暑降温及采暖防寒 | | 14.6 防噪声、防振动 | | 14.7 防尘和其他伤害 | | 14.8 辅助卫生用室 |
|
| 附录A 地下管线与建(构)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|
| 附录B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|
| 附录C 地下管线之间的最小垂直净距 |
| 附录D 胶带输送机通廊净空尺寸 |
| 附录E 光伏压延玻璃工厂的火灾危险性类别、耐火等级、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、安全疏散距离及安全出口数目 |
| 附录F 光伏压延玻璃工厂主要车间楼面、地面荷载标准值 |
| 附录G 光伏压延玻璃工厂采暖计算温度 |
| 附录H 光伏压延玻璃工厂机械通风换气次数 |
| 本规范用词说明 |
| 引用标准名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