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总 则 |
╁2 基本规定| 2.1 开采境界 | | 2.2 资源/储量 | | 2.3 设计生产能力 | | 2.4 开拓运输方式和开采程序 |
|
╁3 开采工艺| 3.1 一般规定 | | 3.2 间断开采工艺 | | 3.3 连续开采工艺 | | 3.4 半连续开采工艺 | | 3.5 拉斗铲倒堆开采工艺 | | 3.6 其他开采工艺 | | 3.7 穿孔爆破 |
|
╁4 内部运输| 4.1 一般规定 | | 4.2 卡车运输 | | 4.3 带式输送机运输 | | 4.4 铁路运输 |
|
╁5 排 土 场| 5.1 一般规定 | | 5.2 排土线规格 | | 5.3 排弃方式及设备选择 |
|
| 6 边坡稳定工程 |
╁7 地下水控制| 7.1 一般规定 | | 7.2 地下水控制方法 | | 7.3 水文地质计算 | | 7.4 设备及附属设施 | | 7.5 过 滤 器 |
|
| ╁8 防水和排水 |
╁9 生产系统| 9.1 生产能力 | | 9.2 破 碎 | | 9.3 储 煤 | | 9.4 装 车 |
|
╁10 总平面布置| 10.1 露天矿总布置 | | 10.2 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 | | 10.3 竖向设计及防洪排涝 | | 10.4 场区道路 | | 10.5 管线综合布置 |
|
╁11 机电设备维修| 11.1 一般规定 | | 11.2 机械设备维修 | | 11.3 电气设备维修 | | 11.4 库 房 |
|
╁12 供 配 电| 12.1 一般规定 | | 12.2 供电电源 | | 12.3 电压选择、电能质量及无功补偿 | | 12.4 电力负荷 | | 12.5 地面配电 | | 12.6 采掘场和排土场配电 | | 12.7 疏干、排水配电 | | 12.8 生产系统和附属设施动力配电 | | 12.9 电力牵引供电 | | 12.10 过电压和接地 |
|
╁13 信息与自动化| 13.1 一般规定 | | 13.2 生产监控监测 | | 13.3 信息管理 | | 13.4 通 信 | | 13.5 有线电视系统 | | 13.6 铁路信号 |
|
╁14 地面建筑、给排水与供热通风| 14.1 地面建筑一般规定 | | 14.2 破 碎 站 | | 14.3 机头站(驱动站、转载站)、分流站 | | 14.4 带式输送机栈桥或地道 | | 14.5 毛煤储煤场 | | 14.6 行政、公共建筑 | | 14.7 水 源 | | 14.8 给 水 | | 14.9 消 防 | | 14.10 排 水 | | 14.11 采 暖 | | 14.12 通 风 | | 14.13 供 热 |
|
╁15 节能减排与综合利用| 15.1 一般规定 | | 15.2 开拓与开采节能 | | 15.3 供配电节能 | | 15.4 总图运输节能 | | 15.5 建筑节能 | | 15.6 给水排水及暖通节能 | | 15.7 减排及综合利用 |
|
╁16 环境保护| 16.1 一般规定 | | 16.2 污染防治 | | 16.3 土地复垦及水土保持 |
|
| 附录A 固体矿产资源/储量分类 |
| 附录B 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 |
╁附录C 初步可行性研究、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源/储量分类及计算| C.1 详查地质报告为基础的初步可行性研究资源/储量分类及计算 | | C.2 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的初步可行性研究资源/储量分类及计算 | | C.3 勘探地质报告为基础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资源/储量分类及计算 |
|
| 本规范用词说明 |
| 引用标准名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