╁1 总 则 1.1 一般规定 | 1.2 常用结构体系的选择 | 1.3 抗震设计基本原则 | 1.4 荷载及作用 |
|
╁2 钢筋混凝土结构 2.1 一般规定 | 2.2 结构缝的设置 | 2.3 楼(屋)盖结构 | 2.4 框架结构 | 2.5 剪力墙结构 | 2.6 框架-剪力墙结构 | 2.7 框架-核心筒结构、筒中筒结构 | 2.8 板柱结构 | 2.9 异形柱结构 | 2.10 不规则建筑结构和复杂高层建筑结构 |
|
╁3 多、高层钢结构 3.1 一般规定 | 3.2 楼(屋)盖板结构及梁、柱截面估算 | 3.3 框架、框架-支撑结构体系 | 3.4 钢框架-核心筒和带伸臂桁架的框架-核心筒体系 | 3.5 筒体结构体系 | 3.6 巨型框架结构体系 |
|
╁4 钢-混凝土混合结构 4.1 一般规定 | 4.2 结构布置 | 4.3 结构设计 |
|
╁5 砌体结构 5.1 一般规定 | 5.2 砌体结构的非抗震设计 | 5.3 多层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 | 5.4 底部框架-抗震墙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 |
|
╁6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 6.1 一般规定 | 6.2 屋盖和墙体 | 6.3 支撑布置 |
|
╁7 大跨度钢结构 7.1 网架结构 | 7.2 网壳结构 | 7.3 悬索结构 | 7.4 膜结构 | 7.5 张弦梁结构 |
|
附录A 常用国家标准、规范、规程 |
╁附录B 鉴定加固 B.1 一般规定 | B.2 现有建筑的安全性鉴定 | B.3 现有建筑的抗震鉴定 | B.4 现有建筑的加固 |
|
╁附录C 消能减震(振) C.1 消能减震(振)结构的适用范围 | C.2 消能减震(振)结构的设防目标 | C.3 消能器的分类及其选择原则 | C.4 消能部件的布置原则 | C.5 消能减震(振)主体结构的性能标准和基本要求 | C.6 消能部件的性能标准和基本要求 | C.7 消能减震(振)结构设计计算要点 |
|
╁附录D 隔震 D.1 一般规定 | D.2 隔震体系设计要点 | D.3 隔震层的设计要求 |
|
附录E 偏心率的估算 |
附录F 荷载参考资料 |
附录G 温度气候作用 |
附录H 水平风荷载的估算 |
附录J 使用底部剪力法时地震作用估算 |
╁附录K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 |